文 | 定焦One(dingjiaoone),作者 | 王璐,编辑 | 魏佳
2025年第一季度,AI应用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显示,截至2025年2月,AI原生App活跃用户数达2.4亿,比1月规模几近翻倍。这场热潮的引爆点,源自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年初发布的DeepSeek-R1推理模型引发的现象级传播。
到了3月初,被称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产品的Manus亮相,再次引发市场期待。虽然Manus还处在内测阶段,但由于用户过于热情,邀请码在二手平台上炒到了上万元。
这场狂欢,不仅点燃资本市场热情,更催生出“AI应用元年”的行业共识。那么问题来了,到底谁是今年Q1全球最火AI应用?一定程度上,这一答案不仅代表着AI应用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,也影响着大公司格局,甚至还藏着下一个AI独角兽。
对此,「定焦One」选取了市面上几家热门的AI榜单,分别是AI产品榜、Xsignal、AIGCRank、新榜,综合了月活(MAU)、日活(DAU)、下载量三个比较重要的维度,以及从业者的观点,梳理出1-3月全球AI应用的前二十及国内前十,有了以下发现:
目前市面上的AI应用榜单比较杂乱,各家的数据来源、排名维度、统计结果有很大不同,需要综合多个榜单才能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;
整体来看,AI头部应用相对稳定,前四位被ChatGPT、夸克、豆包、DeepSeek占据;
国内AI应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全球AI应用的前二十里,中外应用占比基本各一半;
AI应用的市场欢迎度有着明显的类型划分:聊天机器人>AI伴侣>AI修图>AI办公>AI视频;
AI应用排名并不仅仅关乎技术,和营销能力、功能集成等也有关。
五花八门的AI榜单,想要看懂不容易
想给AI应用排名,参考哪些维度、各维度的重要性如何,是需要事先明确的问题。但我们参考多份榜单后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:同一款应用在不同榜单中的排名可能天差地别。
这种混乱主要源于两个核心问题。
首先,各榜单的排名逻辑很不一样。
「定焦One」发现,一部分榜单会选择将同一应用的APP端和Web端数据放在一起,从而得出排名,有的则分成APP榜、Web榜两个榜单进行统计;排名的参考维度也各不相同,主要分月活(AI产品榜、Xsignal)、日活(AIGCRank)、下载量(新榜)等等,有的榜单会选取其中两三个参考维度,有的只采用某一个。
其次,即便是同一款APP的同一维度,各榜单给出的数据也差别很大。
比如AI产品榜和Xsignal都主要参考月活数量给AI应用排名,但两家关于每一APP的数据都不相同。以DeepSeek的APP端为例,AI产品榜显示其2月MAU为6181万,而Xsignal为14550.77万。
一位资深数据从业者告诉「定焦One」,这主要是因为各家的数据来源存在差异。他介绍,市面上的AI榜单数据来源可大致分为两种,一种是自己监测,这类公司自身多为数据监测公司,AI火了后便开发出了AI应用的相关榜单,另一种则是自身没有数据基因,通过第三方平台购买数据,然后自己总结出榜单。
第三方购买便导致很多数据来源并非一手,也无法评估数据的可靠性。这位从业者还表示,AI行业很新,不同数据监测公司对AI应用的测算也没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计算体系,会导致数据出现差异。
另一位榜单从业者也坦言,他们是从第三方数据公司购买AI应用的相关数据,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各家的数据差异很大,导致挑选数据维度纠结了很久。综合考量后,他们最终没有依据市面上常用的月活维度,而是换成了以日活维度来排名。
不过,尽管存在一些差异,综合多位数据从业者的说法,行业内部已形成基本共识:在众多数据维度中,重要性排名为月活>日活>下载量>其他。
“如果某一应用在不同榜单中的排名都十分靠前,基本可以判断其表现不错。”一位从业者表示。至于具体数据的差异,从业者建议不必过度深究,更应关注整体趋势。
基于这些认知,「定焦One」本次主要依据各榜单的月活数据进行排名,当不同榜单数据冲突时取平均值。还需要说明的是,很多应用分为APP端和Web端,但APP端往往代表着更高的用户粘性和主动使用意愿,所以主要统计APP端数据。此外我们也会呈现一些APP变化比较大的数据维度,希望提供相对全面的参考坐标。
全球PK:五大应用类型受欢迎,教育工具成黑马
先来看看全球单月AI应用榜的前二十。
在1月全球AI应用排行榜中,ChatGPT保持绝对领先优势,其优势在于起步早、技术先进,是全球第一款炸场子的AI应用,如今在MAU、月下载量上都与其他家拉开了明显差距,分别为34941万、69500万,远超第二名夸克的14340万、593.74万。
紧随其后的是国内大厂的AI应用,字节的豆包和新晋黑马DeepSeek,分列第三、四名。相比于其他AI应用一直是榜单上的常客,DeepSeek属于出场即爆款,之前一直默默无闻,春节前凭借深度思考模型DeepSeek-R1,直接升至榜单前列。
“AI六小龙”里,月之暗面的Kimi排在第八,智谱的智谱清言排在第十八。百度的文小言、360的纳米搜索、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等均排在十名开外。
2月的AI应用市场发生了两件大事,一是国内各大AI应用陆续接入DeepSeek,二是国外为了应对DeepSeek的冲击,陆续更新产品,这些变动都影响到了当月的榜单排名。
变化最大的是,腾讯的AI聊天机器人应用元宝、美国AI明星公司Anthropic的Claude从二十名开外分别冲到第十名、第十六名。元宝得益于2月13日宣布接入DeepSeek,AI产品榜显示其当月MAU为1312万。Claude则在2月上线了一个大动作,添加了其“迄今为止最智能的模型”——Claude 3.7 Sonnet,并首次引入混合推理功能,一把赚足了市场的期待值。
到了3月,市场上虽然出现了一款被称为“比肩DeepSeek、震撼硅谷”的AI Agent应用——Manus,同样由国内创业团队打造,但由于产品仅支持邀请码使用,大部分用户无法体验,也未能登上榜单前二十。因此,3月的AI应用排名变化不大,只是元宝进一步从第十冲到前五。文小言也在3月接入了DeepSeek,排名从2月的第十七提升至第十三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还有一些垂直领域的APP登上了各大榜单前列。比如Xsignal榜单显示,AI写作类工具AI创作狮,2月MAU为372.37万,环比增长20011.43%;AIGCRank榜单显示,作业帮的快对AI、猿辅导的小猿AI,这类AI教育工具凭借高日活,都首次上榜国内应用榜单前二十。
总体来说,ChatGPT、夸克、豆包、DeepSeek这四款产品“霸榜”几乎所有的榜单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能得出一些结论:
一是应用类型,纵观1-3月的整体排名,AI应用的受欢迎度为:聊天机器人>AI伴侣>AI修图>AI办公>AI视频。
榜单前四都属于聊天机器人领域,其次是以Talkie AI、星野为代表的AI伴侣(AI情感陪伴)和Remini这类AI修图工具,而DeepL、Notion AI这类AI办公工具排名相对靠后。
一位从业者表示,聊天机器人定位为通用型AI工具,天然具备高普及度,各大厂主要也在卷这一方向。AI伴侣则满足了当下年轻人对于情感陪伴、社交的需求。至于修图、办公类AI应用,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。
相比之下,尽管字节、快手、MiniMax等厂商在AI视频赛道重兵投入,但C端接受度不如其他类型,主要因为有一定的上手门槛。至于AI问诊、AI编程等垂类App,更是尚处市场培育期,接受度有待提升。
在热门的五大AI领域,都跑出了至少一款代表性产品。
比如在聊天机器人领域,ChatGPT最强,且增速稳定,3月的下载量远超1月。一位从业者表示,按照ChatGPT现在的技术迭代水平来看,MAU和下载量还会继续增长。国内这一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,夸克、豆包、DeepSeek三者没有拉开明显差距。AI伴侣赛道中,Talkie AI月活最高,由国内公司MiniMax专门针对海外市场开发。
二是中外竞争格局。
不止一位从业者认为,国内AI应用的发展速度很快,中外差距正在缩小。整个Q1排名前二十的应用中,国内外数量基本持平,前五名里中国App占据四席,增速最快的也为国内的腾讯元宝。
这一方面源于越来越多人积极主动地拥抱AI,另一方面得益于各大厂商持续加大AI应用的研发和营销力度,以及一些如Deepseek的创业团队突围。这场全球AI竞速赛的悬念还在持续升级。
国内混战:营销战打响,元宝、即梦是最大变量
再来看看国内的情况。
1月AI应用排行榜前十名基本被三大阵营占据,包括“大厂系”的阿里夸克、字节豆包、百度文小言、360纳米AI搜索、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;“AI六小龙”的月之暗面Kimi、智谱的智谱清言;以及“新晋黑马”深度求索的DeepSeek。
它们的主战场集中在聊天机器人领域,大厂系表现最为突出,夸克、豆包霸占前两名;DeepSeek排在第三。
前十名中还有两位选手不属于聊天机器人赛道,为字节的猫箱和Mini Max的星野,它们都属于AI伴侣产品,在各个维度上的数据十分接近,目前还没有分出绝对胜负。
2月的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,字节系的AI视频生成工具即梦和腾讯元宝大步前进,分别排在第九和第五,讯飞星火和智谱清言消失在榜单前十。
不难看出,国内聊天机器人赛道还缺乏独特性,其能否上榜与营销力度有着强相关。
到了3月,即梦更进一步,从2月的第九升至第六,但其竞争对手快手的AI视频工具可灵则一直没有进入前十。
这或许和许多圈内人的感知背道而驰。不止一位从业者认为,可灵的文生视频、图生视频效果超过了国外的Sora。今年3月,全球知名AI基准测试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视频生成大模型榜单,可灵1.6pro(高品质模式)排在图生视频(Image to Video)赛道榜首。
有从业者分析,一方面,AI视频生成工具存在一定门槛,天然比其他工具用户量少,另一方面,很多用户主要在Web端而非APP端使用,因此对两者比较时,还需要参考Web端数据。
Xsignal榜单显示,近三个月可灵和即梦的Web端排名紧挨,即梦略领先可灵一位。全球著名投资基金、咨询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(简称a16z)发布的2025年全球100生成式AI应用排行榜显示,可灵网页端的月独立访客量排名20,超过了Sora、Midjourney、Runway等海外知名产品,即梦则没有上榜。
可灵、即梦谁的市场认可度更高,或许要等这类应用的用户数量更多时,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。
从排名变化可以看出,竞争最激烈的当属聊天机器人赛道。今年前三个月,夸克、豆包、DeepSeek都稳居国内AI应用榜第一梯队。元宝是最大变量,1月还未出现在榜单中,2月超过文小言、纳米AI搜索升到第五,3月又超过了Kimi排名第四。剩下几家要么原地踏步,要么排名逐月下降。
需要指出的是,元宝的快速爬升与接入DeepSeek有很大关系,夸克虽然也接入了DeepSeek,但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在于功能丰富便捷,汇集了AI搜索、AI对话以及AI PPT、AI翻译、AI生图等不同需求。
纵观季度战局,三条关键脉络逐渐清晰:其一,多线布局已成头部玩家标配,例如字节同时押注豆包、即梦、猫箱三类不同方向的AI应用,MiniMax涉足AI视频与AI伴侣。
其二,营销战愈演愈烈。
腾讯元宝能在2月崛起,除了吃到DeepSeek的红利之外,还利用站内外平台大量投放广告,最终大力出奇迹。App Growing数据显示,其在整个Q1的预估投放金额达到了17亿,1月还仅为千万级,2月投放金额直接达到3亿元,到了3月更是逼近14亿(投放金额主要是结合APP在相应媒体的投放广告创意数和刊例价来计算,由于元宝投放的大多数是腾迅系渠道,真实花费可能低于此金额)。在大厂的烧钱战略之下,曾经大举投放的Kimi,逐渐缩小了投放力度,导致排名下滑。
App Growing数据显示,国内MAU最活跃的前十家AI应用(其中DeepSeek和夸克暂无相关数据)也都保持着高投放,它们在1-3月的单月投放金额总和分别达到了4亿、5亿、16亿,也就是说,国内靠前的热门AI应用一个季度就花了25亿打广告。
其三,技术优势与市场表现并不完全正相关,可灵和即梦在从业者端的认可度与用户端月活、下载量呈相反状态。
AI应用还没完全分出胜负,在这个竞技场,昨天的颠覆者可能成为明天的守擂人,能否平衡技术创新与市场洞察,考验着每一个玩家。